詳情
何璟(1816-1888)

何筱宋制軍手札

水墨紙本 冊頁二十二對開

每開23 x 12.3 cm. (9 x 4 78 in.)

釋文:(文不錄)。

鄭煦(19-20世紀)題跋:戊寅(1938年)四月廈門淪陷,播越僑港,八月廣州不守,子展重姪亦避地香江。時相過從,出示所藏,吾邑《何筱宋制軍》致《豐順丁雨生中丞》手札兩冊,益同官閩省時商榷調兵、籌餉、禦侮函牘也。公於光緒初年(1875)由科道敭歷,兼折直聲,清望久著於世,治閩數載杜奔,競絕苞苴吏肅,民懷朝野翕然,而獨拙於外交。時丁公撫閩巡臺,雄才大略,治尚峭覆,疆臣中具外禦才者當時首屈一指。閩臺固恃為長城,合肥伯相尤深倚重,故公於丁負重忍辱,折節結納,遇事每多委曲求全。函牘書法固遒勁,詞意尤委婉老成,謀國之誠溢於楮墨,惜未能先幾勇退。甲申(1884年)中法失和,馬江敗績(是後別有把持之者,非盡公之罪也),與山左張中丞豐潤張京卿大埔何學士同獲譴。去官之日,歸裝肅條(公函中家無甔,石洵非虛語,歸里後主講學院以終),亮節清風,純臣無媿。時煦隨侍先君太守公於閩臺,夙諗公之治行,今又獲讀簡編,謹綴數言,用志欽仰,歸之子展,其寶藏之。
己卯(1939年)孟夏朔日,鄭煦敬跋於香江之籋海雲樓,時年八十有一。
鈐印:香山鄭煦、霽林長生安樂、霽林周甲後三重□作。

楊鐵夫(1869-1943)題跋:(文略)。後學楊鐵夫敬跋,時年七十有三。
鈐印:楊氏鐵夫

桂坫(1867-1958)題跋:(文略)。己卯(1939年)七月,年愚姪南海桂坫跋微。
鈐印:退一步、南屏

鄭洪年(1876-1958)題跋:(文略)。鄭洪年未是草。
鈐印:橐園題記

鄭煦題簽條:何筱宋制軍手札。己卯(1939年)孟夏鄭煦署簽。
鈐印:鄭煦長壽

‌註:何璟,字小宋、伯玉,室名筆餘軒,廣東中山縣人。清道光年間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年至十年(1876-1884)授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致力於海防閩臺兩地海防衛戍。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事起,七月法軍砲擊馬尾船廠,京朝大震,以疎於防範,奉旨革職。晚年歸講應元書院。

鄭煦,字霽林,廣東中山縣人,為鄭健廬鄭子展昆仲的旁系血親。光緒年間曾主理廈門財政,後任海防廳通知,主管民政。辛亥革命後任廈門中國銀行行長,退休後居鼓浪嶼,以書畫自娛。其擅長工筆人物及花卉草蟲,是閩台兩地著名畫家。

楊鐵夫,名玉銜,字懿生,廣東中山縣人。為光緒年間舉人,官至廣西知府。民國期間擔任無錫國專詞學教授及私立廣州大學及私立廣東國民大學香港分部教授。晚年居蟄居香港青山,以著述自娛。

桂坫,字南屏,廣東南海縣人。光緒年間進士,入翰林院,曾任國史館撰修官、浙江嚴州知府。1915年任廣東通志館總纂,先後參與修編許多地方縣志。

鄭洪年,字韶覺,廣東番禺人。光緒年間舉人,早年受業於康有為門下,後追隨孫中山參加國民革命。鄭洪年為首任暨南學堂堂長(為國立暨南大學的前身),民國成立後於政府部門擔任多項交通及財政要職。1927年至1934年,再任國立暨南大學校長。
更多詳情
中華書局由陸費逵(1886-1941)等人於1912年創辦於上海,致力於教課書的編印,積極投入近代中國文化建設之中,在中國近代出版界扮演著獨特且重要的角色,在中國近代文化史、印刷史等領域亦有不可抹滅之貢獻。1927年5月,中華書局於香港開設分局,以港島皇后大道為選址。而後,又在香港設立印刷分廠,建立長期發展的據點,對香港文化事業影響甚巨。在整個三十至四十年代,由於種種不同的原因,香港吸引了許多文化界人士前來暫居,一時之間,香港中華書局群英匯聚,成為大量來港文化界人士必定拜訪及聚會之處,而這都與當時香港分局負責人鄭健廬鄭子展昆仲有著密切的關係。

鄭健廬(1892-1980),字子健,又名馭鑣、家騏,出生於廣東書香世家,與其六弟鄭子展(1898-?)於三十年代一同主理中華書局港澳地區業務,其家族亦長年於福建經營茶葉生意,與當地士紳及文化人士有著深厚交情。鄭健廬早年曾擔任廣東香山縣桂山公立小學堂校長,二十年代初赴上海,於愛國商人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創辦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擔任營業總管處營業科長一職,深得簡氏昆仲的賞識與重用,也因此與同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任職的黃曼士(1890-1963)相識,成為密切合作的工作夥伴,並結為摯友。後來,黃曼士於1923年調任南洋主掌新加坡業務,而鄭健廬則於1925年任閩局局長。儘管分隔兩地數千里,兩人交情依舊。三十年代初,鄭健廬為陸費逵延攬加入中華書局,擔任華南區監理一職,管轄閩、粵、汕、港、星、廈、滇、梧八處分局,常駐香港,監督香港印刷廠建造工程。1933年,鄭健廬奉陸費逵之指示,前往南洋視察業務,順道拜訪黃曼士,兩人久別遽見,歡喜可知,互談別況,無限感慨。而在新加坡的考察行程中,黃曼士亦經常伴隨作東,盡地主之誼,此段歷程與互動在鄭健廬創作於193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之著作《南洋三月記》中有詳細記載。

鄭健廬喜愛結交朋友,與當時的文化界人士相當熟稔,更與徐悲鴻(1895-1953)有著深厚的友誼。兩人相識於1928年,當時徐悲鴻因應福建省教育廳長、黃曼士之兄的黃孟圭(1885-1965)邀請,至福州小住,並出席福建省第一屆美展,廣交當地名士。三、四十年代,徐悲鴻多次遊訪嶺南,特別是在廣州、香港及澳門時,都由鄭健廬鄭子展昆仲接待,並且介紹徐悲鴻予當地文化及藝術圈人士。徐悲鴻來港期間多下榻鄭氏兄弟於跑馬地山村道的寓所,並設置臨時畫室進行創作,畫人文士接踵而來,極為熱鬧。本次拍賣中所呈獻鄭健廬珍藏之冊頁,多有徐悲鴻於1938年親筆題寫之簽條,此時徐悲鴻正在香港中華書局印刷廠拍攝作品以編製畫冊,相信便是在下榻鄭寓時所書。1941年底,日軍佔領香港,為躲避戰火,鄭健廬鄭子展昆仲於1942年離港,分別前往重慶與澳門。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1923-2015)女士曾憶述當年徐悲鴻偕其從重慶郊區之磐溪,乘嘉陵江之小船,冒著日機空襲的危險,拜訪居於重慶的鄭健廬,每次相見並定促膝長談,雙方皆喜形於色,顯見兩家私交甚篤融洽。

本次“夏日芳華:中國書畫網上拍賣”將呈獻鄭健廬家族所珍藏之一系列書畫、扇面、拓本,以及富含重要歷史意義的手札冊頁,精彩內容豐富了研究中國近代文化人士互動與交流的重要史料,絕對是您不可錯過的精彩收藏。
榮譽呈獻

相關文章

Sorry, we are unable to display this content. Please check your connection.

更多來自
夏日芳華: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參與競投 狀況報告 

佳士得專家或會聯絡閣下,以商討此拍品,又或於拍品狀況於拍賣前有所改變時知會閣下。

本人確認已閱讀有關狀況報告的重要通知 並同意其條款。 查閱狀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