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何璟(1816-1888)

何筱宋制军手札

水墨纸本 册页二十二对开

每开23 x 12.3 cm. (9 x 4 78 in.)

释文:(文不录)。

郑煦(19-20世纪)题跋:戊寅(1938年)四月厦门沦陷,播越侨港,八月广州不守,子展重侄亦避地香江。时相过从,出示所藏,吾邑《何筱宋制军》致《丰顺丁雨生中丞》手札两册,益同官闽省时商榷调兵、筹饷、御侮函牍也。公于光绪初年(1875)由科道扬历,兼折直声,清望久着于世,治闽数载杜奔,竞绝苞苴吏肃,民怀朝野翕然,而独拙于外交。时丁公抚闽巡台,雄才大略,治尚峭覆,疆臣中具外御才者当时首屈一指。闽台固恃为长城,合肥伯相尤深倚重,故公于丁负重忍辱,折节结纳,遇事每多委曲求全。函牍书法固遒劲,词意尤委婉老成,谋国之诚溢于楮墨,惜未能先几勇退。甲申(1884年)中法失和,马江败绩(是后别有把持之者,非尽公之罪也),与山左张中丞丰润张京卿大埔何学士同获谴。去官之日,归装肃条(公函中家无甔,石洵非虚语,归里后主讲学院以终),亮节清风,纯臣无媿。时煦随侍先君太守公于闽台,夙谂公之治行,今又获读简编,谨缀数言,用志钦仰,归之子展,其宝藏之。
己卯(1939年)孟夏朔日,郑煦敬跋于香江之籋海云楼,时年八十有一。
钤印:香山郑煦、霁林长生安乐、霁林周甲后三重□作。

杨铁夫(1869-1943)题跋:(文略)。后学杨铁夫敬跋,时年七十有三。
钤印:杨氏铁夫

桂坫(1867-1958)题跋:(文略)。己卯(1939年)七月,年愚侄南海桂坫跋微。
钤印:退一步、南屏

郑洪年(1876-1958)题跋:(文略)。郑洪年未是草。
钤印:橐园题记

郑煦题签条:何筱宋制军手札。己卯(1939年)孟夏郑煦署签。
钤印:郑煦长寿

‌注:何璟,字小宋、伯玉,室名笔余轩,广东中山县人。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年至十年(1876-1884)授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致力于海防闽台两地海防卫戍。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事起,七月法军炮击马尾船厂,京朝大震,以疎于防范,奉旨革职。晚年归讲应元书院。

郑煦,字霁林,广东中山县人,为郑健庐郑子展昆仲的旁系血亲。光绪年间曾主理厦门财政,后任海防厅通知,主管民政。辛亥革命后任厦门中国银行行长,退休后居鼓浪屿,以书画自娱。其擅长工笔人物及花卉草虫,是闽台两地著名画家。

杨铁夫,名玉衔,字懿生,广东中山县人。为光绪年间举人,官至广西知府。民国期间担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私立广州大学及私立广东国民大学香港分部教授。晚年居蛰居香港青山,以著述自娱。

桂坫,字南屏,广东南海县人。光绪年间进士,入翰林院,曾任国史馆撰修官、浙江严州知府。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纂,先后参与修编许多地方县志。

郑洪年,字韶觉,广东番禺人。光绪年间举人,早年受业于康有为门下,后追随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郑洪年为首任暨南学堂堂长(为国立暨南大学的前身),民国成立后于政府部门担任多项交通及财政要职。1927年至1934年,再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更多详情
中华书局由陆费逵(1886-1941)等人于1912年创办于上海,致力于教课书的编印,积极投入近代中国文化建设之中,在中国近代出版界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在中国近代文化史、印刷史等领域亦有不可抹灭之贡献。1927年5月,中华书局于香港开设分局,以港岛皇后大道为选址。而后,又在香港设立印刷分厂,建立长期发展的据点,对香港文化事业影响甚巨。在整个三十至四十年代,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香港吸引了许多文化界人士前来暂居,一时之间,香港中华书局群英汇聚,成为大量来港文化界人士必定拜访及聚会之处,而这都与当时香港分局负责人郑健庐郑子展昆仲有着密切的关系。

郑健庐(1892-1980),字子健,又名驭镳、家骐,出生于广东书香世家,与其六弟郑子展(1898-?)于三十年代一同主理中华书局港澳地区业务,其家族亦长年于福建经营茶叶生意,与当地士绅及文化人士有着深厚交情。郑健庐早年曾担任广东香山县桂山公立小学堂校长,二十年代初赴上海,于爱国商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担任营业总管处营业科长一职,深得简氏昆仲的赏识与重用,也因此与同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职的黄曼士(1890-1963)相识,成为密切合作的工作伙伴,并结为挚友。后来,黄曼士于1923年调任南洋主掌新加坡业务,而郑健庐则于1925年任闽局局长。尽管分隔两地数千里,两人交情依旧。三十年代初,郑健庐为陆费逵延揽加入中华书局,担任华南区监理一职,管辖闽、粤、汕、港、星、厦、滇、梧八处分局,常驻香港,监督香港印刷厂建造工程。1933年,郑健庐奉陆费逵之指示,前往南洋视察业务,顺道拜访黄曼士,两人久别遽见,欢喜可知,互谈别况,无限感慨。而在新加坡的考察行程中,黄曼士亦经常伴随作东,尽地主之谊,此段历程与互动在郑健庐创作于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之著作《南洋三月记》中有详细记载。

郑健庐喜爱结交朋友,与当时的文化界人士相当熟稔,更与徐悲鸿(1895-1953)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相识于1928年,当时徐悲鸿因应福建省教育厅长、黄曼士之兄的黄孟圭(1885-1965)邀请,至福州小住,并出席福建省第一届美展,广交当地名士。三、四十年代,徐悲鸿多次游访岭南,特别是在广州、香港及澳门时,都由郑健庐郑子展昆仲接待,并且介绍徐悲鸿予当地文化及艺术圈人士。徐悲鸿来港期间多下榻郑氏兄弟于跑马地山村道的寓所,并设置临时画室进行创作,画人文士接踵而来,极为热闹。本次拍卖中所呈献郑健庐珍藏之册页,多有徐悲鸿于1938年亲笔题写之签条,此时徐悲鸿正在香港中华书局印刷厂拍摄作品以编制画册,相信便是在下榻郑寓时所书。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为躲避战火,郑健庐郑子展昆仲于1942年离港,分别前往重庆与澳门。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1923-2015)女士曾忆述当年徐悲鸿偕其从重庆郊区之盘溪,乘嘉陵江之小船,冒着日机空袭的危险,拜访居于重庆的郑健庐,每次相见并定促膝长谈,双方皆喜形于色,显见两家私交甚笃融洽。

本次“夏日芳华:中国书画网上拍卖”将呈献郑健庐家族所珍藏之一系列书画、扇面、拓本,以及富含重要历史意义的手札册页,精彩内容丰富了研究中国近代文化人士互动与交流的重要史料,绝对是您不可错过的精彩收藏。
荣誉呈献

相关文章

Sorry, we are unable to display this content. Please check your connection.

更多来自
夏日芳华:中国书画网上拍卖
参与竞投 状况报告 

佳士得专家或会联络阁下,以商讨此拍品,又或于拍品状况于拍卖前有所改变时知会阁下。

本人确认已阅读有关状况报告的重要通知 并同意其条款。 查阅状况报告